遇初小说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76章 骧山下(第2页)

所以,即便是八成战力,也有百万之多,而且秋寒城之外,尚有三分之一的玄甲重骑作为储备军力,分别编在大秦王朝的北府、神策等军中,驻守在西琉域各地。

但谁都明白,实际上他们就是秋寒城的后备力量,以应不时之需。大秦王朝完全可以随时从别处征调。

帐外的骚动和那团从骧山方向乍起的白光,司马哲承无暇再看朝中来的文书。

他健步走出大帐,军营中将士们脸上挂着凝色,却未慌乱,显见他们平日里训练有素,只是那些玄甲坐骑,气息虽恢复如常,却似霜打一般,没了精神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副将褚时安见他目光犀利,凝思不语,也不敢上前搭话,便让参将韦广昌前去查验。

不一刻,韦广昌带着一名厩令官回来禀报,已验明,军中玄骑并无疫情,且躁动渐息,已无大碍。

褚时安悬着的心放下一半,却又百思不得其解。既无疫情,玄甲坐骑何故这般?

司马哲承自始自终就没有往疫情这方面考虑,他不确定是何原因,但知道一定与那道划天而过的虹光有关。

他眼睛扫过碧朗如洗的天空,盯着骧山的方向看了一会,便带着褚时安、近身侍卫和一队探骑策马驰往骧山。

中军大营离骧山百余里,玄骑皆选自绿玺湾或百暮草场的极品良马,除去负重,行速又快上一倍。

刚上路时,他们座下的玄骑显然受之前不明因素的影响,脚力不似往日那般强劲,好在跑上一程,便都渐渐恢复。

他们一路轻骑,不一刻就赶到了骧山脚下。

骧山在秋寒城东南,它没有雪蝉谷享誉世间的盛名,也没有千越山的秀丽景色,有一条河,由西而来,依山而过,湍急的河水带着世间奔流的岁月向东流进曦原,西琉域的人们称它为润河。

它是秋寒城一带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西琉域进入曦原的唯一水路。

没人知道润河流入曦原后的走向,至少在大秦王朝的官方地图中,对润河的测绘只标注到骧山这里。

青山莽莽,万古荒野,神秘广袤的曦原就在那里,然而对凡界的人来说,那是一处无法踏入的禁地。

正因为如此,润河的存在,就显得意义非凡了。因为自古以来,世间根本就没有进入曦原的陆路,润河就成了曦原与外界唯一联系的纽带。

南北两个兵部以润河为界,司马哲承的中军大营在北兵部,副将钟世雄率南兵部屯驻润河之南。

骧山以西至虎啸山,润河上有四座石桥,另架设了三座浮桥,供南北兵部往来以及玄骑的调度。

司马哲承对骧山一带的地形十分熟悉,就在半年前,骧山脚下的那座石桥被山洪冲垮,他前来督巡,并顺着河道来到润河流进曦原的那个入口。

他不止一次来到这里,是因为始终想不明白一件事。

那个入口,河宽数百米,水面宽广但算不上壮阔,然而令人惊叹不已的是,两岸遮天蔽日的参天古木,竟然能跨河环抱,依附在枝叶上的青藤紫蔓层层交织盘错,在河口上方形成了一个拱形的门。仿佛润河硬是把本在一处的树木分离在了两岸。

他们来到山前,骧山还是那座骧山,但已不是他们见过的那个骧山了。

山顶自上而下,开裂出一个巨大的豁口,山腰处有一片云雾,隐约能看到那里崩塌出一个黑黝黝的坑洞。

探骑沿山道四散开来,有一组人马向山腰而去。

“你怎么看?”司马哲承对身旁的褚时安问道。

“司马大将军,我觉得像是火熘器造成的。”

“你是因为它由东而来,就认为是火熘器吗?你何时见过威力如此巨大的火熘器?还是你见过能飞越数十万里的火熘器?你以为是从九莲峰打到骧山那点距离吗?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